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准则:CB-SEM和PLS-SEM研究范式的比较与启示
    袁野 萧文龙 于媛 王刊良 李一然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 (3): 6-22.   DOI: 10.13365/j.jirm.2023.03.006
    摘要2844)      PDF(pc) (2464KB)(2862)    收藏
    结构方程模型(SEM)用于分析观察变量和潜在变量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分为基于协方差的结构方程模型(CB-SEM)和基于方差的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两类。结构方程模型在组织管理、信息系统、营销管理等社会科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中应用广泛,特别是使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方法的论文数量近年来稳步提升。CB-SEM和PLS-SEM在算法上和应用上有很大不同,选择不适合的方法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不准确,因此,了解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和报告指南十分必要。本文梳理了结构方程模型中CB-SEM和PLS-SEM方法的使用条件和适用情境,并以财富管理企业使用金融科技为例,比较了两种方法的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强调了选择合适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研究者们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元宇宙研究与应用综述
    赵星 乔利利 叶鹰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2, 12 (4): 12-23,45.   DOI: 10.13365/j.jirm.2022.04.012
    摘要2344)      PDF(pc) (934KB)(2552)    收藏
    从理论概念、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和政策治理四个方面,对元宇宙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述评。学界目前形成了平行宇宙观、融合宇宙观和进化宇宙观三类理论观点,分别汇聚出复刻现实、增强现实和超脱现实三种技术发展路径。在认知交互商业生活、工业生产、文化教育和城市社会的数字经济方面产生了百花齐放的积极气象。治理上,本文建议中国的元宇宙发展应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虚实交互”的方向和“包容审慎”的态度。最后,本文给出了元宇宙指数、元宇宙时长和元宇宙人口三个元宇宙基本测量指标,分别表征元宇宙的空间、时间与发展状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社交媒体用户信息回避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代宝 杨泽国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2, 12 (2): 13-24.   DOI: 10.13365/j.jirm.2022.02.013
    摘要1531)      PDF(pc) (2651KB)(2025)    收藏
    本研究旨在系统揭示社交媒体用户信息回避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研究该主题的学者的未来研究工作提供便利,同时也为相关组织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以减少个体用户的信息回避从而提高信息传播效果。利用系统综述方法对国内外有关社交媒体用户的广告回避、新闻回避和其他类型信息的回避行为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归纳总结出社交媒体用户信息回避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回避行为主要受信息因素(信息质量、信息数量、信息表现形式等)、用户因素(认知、情感、兴趣、态度、行为等)和环境因素(社交媒体的特征、社会影响等)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数智赋能的情报学学科发展趋势探析
    陆伟 杨金庆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2, 12 (2): 4-12.   DOI: 10.13365/j.jirm.2022.02.004
    摘要1761)      PDF(pc) (4891KB)(1893)    收藏
    数智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全面介入,使得情报学学科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本文首先在回顾情报学学科缘起的基础上揭示情报学的学科特征,然后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分析情报学研究的演进路径,最后以学科演进阶段为导线,探析情报学发展趋势。分析发现,情报学起步于科技情报工作,形成于信息资源建设,成长于信息管理与服务,发展于情报服务拓展,并一直在不断地开拓创新。情报学未来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赋能,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赋能,“数智”赋能将为情报学发展带来新的学科增长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国内数据要素价值化研究综述及展望
    赵蔡晶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2): 41-53.   DOI: 10.13365/j.jirm.2024.02.041
    摘要806)      PDF(pc) (985KB)(1664)    收藏
    数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促进数据要素流通、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逐步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从数据要素价值化内涵、实现机理、驱动因素、障碍与发展路径等方面,对数据要素价值化研究与实践的现状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总结现有数据要素价值化研究的不足,指出未来研究应强调多学科整合,并从数据要素价值的概念与测量、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机制等方面对后续研究的思路、方向与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国外政府数据资产管理的主要做法与基本经验
    夏义堃 管茜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2, 12 (6): 18-30.   DOI: 10.13365/j.jirm.2022.06.018
    摘要1956)      PDF(pc) (840KB)(1494)    收藏
    数字化时代政府数据量的急剧扩张与技术手段的快速更新,特别是随着各国大数据战略、开放政府数据战略、人工智能战略、数字经济战略的持续推进,数据作为战略资产的重要价值已成为全球共识。本文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代表性国家政府数据资产管理相关战略、政策及实践举措为研究对象,以政府数据价值实现和风险平衡为核心,分析政府数据资产管理的共性特征与基本经验,即宏观上树立全面的数据资产观、推进数据资产管理的统筹布局,中观上以政策内容强化数据资产的过程管理,微观上以技术、多元伙伴、能力等要素的综合应用全面支持数据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热点事件中社交媒体群体极化形成机理研究
    彭国超 程晓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 (2): 42-52.   DOI: 10.13365/j.jirm.2023.02.042
    摘要1075)      PDF(pc) (1084KB)(1456)    收藏
    通过对社交媒体群体极化现象的生成机理进行探究,以期为引导和规避社交媒体群体极化提供参考。本研究以社会燃烧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已有文献和所选案例的深入剖析,提炼出利益诉求、新闻叙述框架、意见领袖、首发媒体、议题类型、传播形式等六个解释变量,并利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社交媒体群体极化的生成路径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新闻叙述框架是社交媒体群体极化的必要条件,意见领袖是社交媒体群体极化的核心条件,二者作为“助燃剂”共同推动群体极化的生成;议题类型作为“点火温度”对社交媒体群体极化的生成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以图文形式传播的热点事件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群体极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数据要素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马费成 吴逸姝 卢慧质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 (2): 4-11.   DOI: 10.13365/j.jirm.2023.02.004
    摘要1214)      PDF(pc) (1011KB)(1422)    收藏
    识别数据要素价值实现路径对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数据要素价值实现机制与路径,本研究梳理了数据要素的存在方式及属性,在此基础上明晰了数据要素价值实现机制,并基于价值链理论构建基本活动、辅助活动、价值开发在内的价值实现路径。研究表明,数据要素价值实现机制包括主体参与机制、市场化实现机制、权属界定与转移机制。数据采集、数据组织、数据流通、数据利用是数据要素价值实现中的基本路径,而数据安全保护、数据技术支持、数据人才保障三项辅助活动保障了价值实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国内基于二手数据计量经济模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前沿热点与理论运用
    陈丽萍 任菲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 (3): 61-78.   DOI: 10.13365/j.jirm.2023.03.061
    摘要607)      PDF(pc) (1792KB)(1196)    收藏
    基于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IM&IS)领域2012—2022年发表的282篇基于二手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研究论文,深入分析国内该领域研究方法、前沿热点与理论运用的分布情况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基于二手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研究方法在数据获取和因果检验方面的优势愈发突出,体现在数据来源逐渐多元,因果实证检验愈发严谨,机制分析更加丰富,且混合方法研究开始涌现。四个研究热点分别为宏观数字化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与市场信息交互,以及用户在线行为。然而,现有文献在构建本领域理论和运用中国本土理论思想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文献计量分析与机器学习(LDA、DTM主题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从多维度揭示我国IM&IS领域的二手数据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的发展概况与趋势,并提出研究展望。研究结论为加强研究规范、把握领域研究热点以及构建与运用理论提供了证据和指引,也为学科发展和科研战略规划提供了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热点事件情境下微博舆情反转预测
    安璐 惠秋悦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2, 12 (3): 21-34.   DOI: 10.13365/j.jirm.2022.03.021
    摘要676)      PDF(pc) (1506KB)(1191)    收藏
    新媒体对热点事件的迅速播报,使得舆情反转现象时有发生,识别舆情反转的影响因素,在事件发生之初预测是否会发生舆情反转有助于突发事件管理部门预判舆情发展方向,及时进行舆情引导,维护媒体公信力和网络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收集2017—2020年间的38个热点事件的热门微博,从事件、用户、信息、传播四个方面提出议程设置度、信息平衡性、微博报道时效性、评论/转发时效性、事件曝光者类型等30个特征,使用XGBoost计算不同特征在舆情反转预测中的重要性,结合逻辑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XGBoost、高斯朴素贝叶斯五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舆情反转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训练和评估,找出最优预测模型。特征重要性实验结果表明,信息平衡性、事件曝光者类型、事件类型对于舆情反转预测的影响最为显著。五种预测模型中,基于随机森林和XGBoost的预测模型综合表现最好。本文分别从媒体、公众和平台三个方面对舆情反转事件的判别和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基于DEMATEL-ISM的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来自国内外实证研究的元分析
    赵文军 孟凯 马锦辉 倪志飞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 (2): 53-66.   DOI: 10.13365/j.jirm.2023.02.053
    摘要490)      PDF(pc) (3687KB)(1177)    收藏
    系统分析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层级逻辑关系,为深化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理论研究和优化在线健康信息服务提供理论指导。依托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进行综合和分析,评估这些影响因素对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整体效应及其显著性,据此萃取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16个影响因素,然后引入集成决策实验室法-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级逻辑关系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焦虑、健康素养、自我效能、健康状态、信任及收入位于递阶层次模型的顶层,直接对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产生影响,将其归为邻近影响因素;感知风险、感知价值、社会支持、信息质量等9个影响因素位于递阶层次模型的中间层,将其归为过渡影响因素;互联网接入位于递阶层次模型的底层,将其归为根本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社会技术因素对短视频沉迷影响的实证研究——算法推荐的调节作用
    谢新洲 杜燕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 (1): 65-77.   DOI: 10.13365/j.jirm.2023.01.065
    摘要605)      PDF(pc) (1232KB)(1118)    收藏
    研究基于社会技术的理论视角,通过网络问卷调查,考察了社会技术因素对短视频沉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个性化、响应性、用户的主动控制和准社会互动是影响短视频沉迷的重要因素。同时,用户的算法使用水平对各因素与沉迷的关系有调节作用。用户对算法的使用一方面会强化易感因素对沉迷的影响,另一方面会削弱抑制因素对沉迷的约束,进而加剧沉迷。研究强调了社会技术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及算法情境对短视频沉迷的重要影响,丰富了短视频沉迷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对通过社会技术系统的协同优化提高防沉迷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启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学生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规避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闻心玥 程慧平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2, 12 (2): 25-38.   DOI: 10.13365/j.jirm.2022.02.025
    摘要895)      PDF(pc) (1249KB)(1111)    收藏
    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为更好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优化社交媒体信息环境提供参考路径。以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为例,选取社交媒体使用经验丰富的大学生群体为研究样本,通过深度访谈获取数据,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提取概念和范畴,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规避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表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过载、环境因素通过刺激用户的情绪、认知结构、风险感知因素,间接影响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规避行为;认知结构、风险感知直接影响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规避行为,同时也会刺激用户情绪;情绪因素中的高唤醒情绪、低唤醒情绪会引发不同类型的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规避行为;强关系社交媒体和弱关系社交媒体在信息过载对用户的情绪、认知结构、风险感知的影响起到调节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社交媒体上的错误信息防控研究述评
    王雪宁 董庆兴 宋志君 张斌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2, 12 (5): 102-113.   DOI: 10.13365/j.jirm.2022.05.102
    摘要644)      PDF(pc) (1725KB)(1096)    收藏
    如何防控社交媒体中的错误信息一直是学界密切关注的问题。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回顾,能为信息管理领域未来的研究思路提供参考。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将错误信息防控分为传播前预防、传播中阻断、传播后纠正三个阶段,并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构建了一个由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三者组成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错误信息阻断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而关于预防策略的研究尚不多见;关于错误信息纠正的研究目前以描述现象和分析规律为主,在工程方法和实践应用上有待进一步探索;在对错误信息预防时可以根据信息危害性提出相应方法,在阻断时需要考虑实施策略的负面影响,在纠正时建议验证更多纠正策略及其组合的效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社交媒体中的新冠疫苗信息框架及其对疫苗犹豫的影响 ——基于新浪微博的内容分析与在线控制实验
    崔家勇 王锡苓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2, 12 (3): 165-180.   DOI: 10.13365/j.jirm.2022.03.165
    摘要1070)      PDF(pc) (3562KB)(1041)    收藏
    理解社交媒体信息如何建构新冠疫苗议题,以及社交媒体信息如何影响公众的疫苗犹豫,对新冠疫苗的推广接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前景理论与框架理论,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新冠疫苗推广初期社交媒体中疫苗信息的组织方式,并使用在线控制实验法验证了疫苗信息框架缓解疫苗犹豫的说服机制。研究发现:①热门微博中的新冠疫苗信息有近两成使用了损益框架,其中获益框架居多,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各占半数,约五成包含叙事性要素;②损益框架及叙事性要素可能影响信息受众的评论意愿;③疫苗倡导信息中的受损框架、个人主义价值观及叙事性要素有助于缓解受众的疫苗犹豫,且目标框架与正义视角之间存在交互效应。研究揭示了新冠疫苗接种初期社交媒体信息对疫苗接种态度的作用机制,为疫情期间政府及媒体的健康观念普及与健康促进提供了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验证行为影响模型实证研究
    莫祖英 刘欢 盘大清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 (4): 72-83.   DOI: 10.13365/j.jirm.2023.04.072
    摘要612)      PDF(pc) (1561KB)(1039)    收藏
    以社交媒体虚假信息为研究对象,本文分析影响用户信息验证行为的因素及路径,以帮助用户更好地规避网络虚假信息,实现网络空间的自净化。在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验证行为影响模型,并对影响用户信息验证行为的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枢路径中的信息仿真度、信息主题热度和边缘路径中的平台信任度是影响用户情感反应的关键因素,而中枢路径中的信息相关性、信息主题热度和边缘路径中的媒介丰富度是影响用户风险认知的关键因素;情感反应和风险认知对用户信息验证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是信息验证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本研究可为社交媒体平台管理和用户虚假信息防范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社交媒体用户信息删除行为的动因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例
    于孟利 沈文瀚 郑博雯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 (4): 84-95,121.   DOI: 10.13365/j.jirm.2023.04.084
    摘要517)      PDF(pc) (2531KB)(1035)    收藏
    随着社交媒体用户生成内容的持续积累,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删除已经发布的内容。信息删除不仅是用户个人的信息管理行为,该行为的高频发生也会对社交平台信息资源发展形成冲击。基于自我觉知理论和“防御-获得”的信息管理视角,本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例,探究社交媒体用户信息删除行为的动因。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发现,信息安全、场域环境和内容价值显著影响了社交媒体中的用户删除行为,而用户的自我表露对其起到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社交媒体用户使用范式的理解,对社交媒体的数据资源维护和数据驱动的平台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及运行
    马费成 卢慧质 吴逸姝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2, 12 (5): 4-13.   DOI: 10.13365/j.jirm.2022.05.004
    摘要967)      PDF(pc) (718KB)(987)    收藏
    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是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的发展为数据要素市场的规模扩张提供了基础条件,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本文阐述数据要素市场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基于数据确权、数据分类、数据安全和开放共享等关键影响因素,梳理了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系统论述了数据要素市场的运行模式和机制,提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战略策略,为探索数据要素市场的运行规律和引导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思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大数据驱动的应急资源布局研究
    袁玉 樊博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2, 12 (3): 35-43.   DOI: 10.13365/j.jirm.2022.03.035
    摘要670)      PDF(pc) (2740KB)(947)    收藏
    大数据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管理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在应急资源布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具体介绍了大数据驱动的应急资源布局的关键内容和实现过程,包括基于历史数据挖掘和实时指标计算的两种应急风险网格划分、基于行政区划的静态布局和基于空间聚类的动态布局相结合的应急资源规划配置、解决信息准确性需求和计算资源需求的应急资源需求预测,以及应急资源储备补给的业务流程和模式。大数据技术改变了应急资源布局的管理思维和决策模式,符合数据时代应急资源管理需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远程医疗政策评价
    翟运开 郭柳妍 赵栋祥 路薇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2, 12 (2): 112-122,137.   DOI: 10.13365/j.jirm.2022.02.112
    摘要1582)      PDF(pc) (5028KB)(900)    收藏
    对远程医疗政策文本进行评价,可以为远程医疗政策科学制定、有效实施及调整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首先,对远程医疗相关政策文本进行收集与预处理,运用文本挖掘法进行高频词提取并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构建了由10个一级指标和4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PMC指数模型。然后,选取我国七项具有代表性的专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通过计算PMC指数、绘制PMC曲面图来分析各项政策的优劣及优化路径,并利用戴布拉图进行政策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政策总体设计较为合理,能够有效促进远程医疗发展。最后,提出在远程医疗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增加预测性,引入相应的监管机制;在长远规划中设定多阶段的目标,加快制定专门的远程医疗政策技术路线图;丰富激励约束手段,并对采取的激励措施进行细化;强化政策重点、明确政策目标、拓宽政策范围、充实政策内容,提高政策对远程医疗发展的增量效应等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多模态文化遗产资源的智慧化服务模式研究——从可获得到可循证和可体验
    夏翠娟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 (5): 44-55.   DOI: 10.13365/j.jirm.2023.05.044
    摘要439)      PDF(pc) (2030KB)(882)    收藏
    数智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着“数字GLAMs”向“智慧GLAMs”转型,在从数字化到数据化再到智慧化的转换中,GLAMs的文化遗产资源呈现出多媒体、多格式、多粒度的多模态特征。针对GLAMs如何基于多模态的文化遗产资源提供智慧化服务的问题,基于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提炼归纳了文化遗产资源从数字化、数据化到智慧化服务的转换路径。依据资源智慧化程度将文化遗产资源的智慧化服务从低到高归纳总结为三种模式:可获得、可循证和可体验,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需求场景,即以资源获得为中心的服务、以数智循证为中心的服务、以交互体验为中心的服务。得出多模态文化遗产资源的智慧化服务,就是要在不同的需求场景中,提前预测并自动适应用户对于不同模态文化遗产资源的需求的结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人机交互vs.人人交互:对交互对象的身份认知和双面论证策略在商务对话中的影响
    李梦馨 易成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 (3): 140-153.   DOI: 10.13365/j.jirm.2023.03.140
    摘要714)      PDF(pc) (1820KB)(867)    收藏
    对话商务已成为消费者最常用的与商家沟通的渠道之一,聊天机器人在其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学术界有必要探究人与智能体间的交互行为规律,从而为聊天机器人的设计与应用提供指导。本文对比商务对话中的人机交互与人人交互,研究在线客服对话中,用户对交互对象的认知是机器人或人工以及采用双面论证或单面论证的对话设计对交流效果和体验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实验,使用人机交互领域的沃兹原型(Wizard of Oz)方法。结果表明,在人机对话中,双面论证对用户的购买意愿无显著影响,而在人人对话中,双面论证对用户的购买意愿产生负面影响。当用户面对机器人客服时,双面论证对客服可信度和用户愉悦度的积极影响比人人对话中更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精准广告技术中的个人信息保护——基于国内100个APP隐私政策中关于Cookie技术的文本分析
    廖秉宜 张慧慧 刘定文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 (1): 103-114.   DOI: 10.13365/j.jirm.2023.01.103
    摘要469)      PDF(pc) (829KB)(814)    收藏
    精准广告的发展离不开对个人信息的合法使用,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在明确精准广告的技术逻辑,厘清Cookie与个人信息保护关系的基础之上,对国内用户常用的100个移动应用APP隐私政策中关于Cookie技术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当前我国APP隐私政策整体相较以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之后,但在精准广告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仍有明显的改善空间。对此,可以从隐私政策的基本原则遵循、同意模式、语言表述和用户权利四个方面加以改进,借助政府、行业、企业三方的力量共同促进个人信息保护主体与隐私政策制定主体间的平衡,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美国数据与算法安全治理:进路、特征与启示
    马海群 蔡庆平 崔文波 张涛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 (1): 52-64.   DOI: 10.13365/j.jirm.2023.01.052
    摘要913)      PDF(pc) (1298KB)(810)    收藏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重塑全球经济,数据与算法成为新科技革命的重要驱动,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安全风险。长期以来美国对数据与算法安全治理十分重视,研究美国数据与算法安全治理特征,能够对我国建立并完善数据与算法安全治理机制与体系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治理制度及机构两个维度入手,系统梳理美国数据与算法安全相关制度及机构权责,以研究美国数据与算法安全的治理进路,并综合治理进路从治理制度和治理机构两个方面总结其治理特征。最终基于治理特征并结合我国治理现状提出四点建议:构建“分领域、精细化、多层次”的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硬法到协同”的数据与算法安全治理机制,建立具有“国际话语权”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建立“层次分明、多方共治”的协同治理机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在线品牌社区用户参与价值共创的互动行为转换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乐承毅 朱欣雅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 (3): 124-139.   DOI: 10.13365/j.jirm.2023.03.124
    摘要451)      PDF(pc) (2271KB)(791)    收藏
    企业使用在线品牌社区促进用户互动行为是实现价值共创的主要路径。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获取19位社区活跃用户的访谈资料,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程序化编码,探究了用户互动行为转换过程并构建了驱动因素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根据社区中用户参与价值共创的深度,其互动行为依次可划分为人机互动、人人互动和人企互动阶段。人机互动到人人互动的转换主要受信息质量、社交体验、自我实现的影响;人人互动到人企互动阶段则主要受社区激励、社会增强、共生共创的影响。用户行为转换的驱动因素可以归纳为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其中本能层的信息质量和社区激励在各行为转换初期发挥较大作用,而反思层的自我实现和共生共创的驱动作用最强,持续时间也更长。研究成果对深入理解在线品牌社区用户互动行为的转换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企业针对性地促进用户不同阶段的互动行为和价值共创提供了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欧盟数据与算法安全治理:特征与启示
    崔文波 张涛 马海群 蔡庆平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 (2): 30-41.   DOI: 10.13365/j.jirm.2023.02.030
    摘要640)      PDF(pc) (4166KB)(746)    收藏
    研究全球典型区域数据与算法安全治理结构与特征,能为我国数据与算法安全治理提供参考借鉴。本文以数据与算法安全治理为对象,调研欧盟实现数字主权与技术主权治理目标的具体形式发现,在治理内容上,以《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为核心的欧盟数据与算法安全治理内容框架包括隐私和数据保护、数据流动安全、平台算法安全、人工智能伦理四部分;在治理主体上,以欧洲数据保护监管局等为核心,形成“立法-执行-服务”为一体的多方协同治理机构。欧盟数据与算法安全治理具有“重视个人隐私数据安全、建立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规则、形成算法嵌套数据的协同安全治理模式、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的典型特征。从欧盟数据与算法安全治理特征中得到启示,并针对我国数据与算法安全治理现状提出三点建议:完善数据与算法安全协同治理机制、建立主体间数据流动制度及中介机构评估机制、建立人工智能伦理监管与创新发展的平衡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案例研究的学术对话之旅:以信息系统领域为例
    李亮 王铭旭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 (3): 112-123.   DOI: 10.13365/j.jirm.2023.03.112
    摘要289)      PDF(pc) (2125KB)(740)    收藏
    近年来,案例研究方法在国内管理学界得到极大重视和广泛应用,不过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若干典型问题,导致理论贡献相对薄弱,阻碍了案例研究的质量提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认为在开展案例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做好与文献、理论、现象、方法论和研究者自身这五个方面的深入对话。本文以信息系统领域国际高水平期刊上的案例研究作为范文,对其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进一步将上述五个方面细化为九项具体的学术对话,并通过范文中的具体做法,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范例。最后,针对如何提升国内案例研究质量提出若干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视角下区块链赋能供应链信息管理的框架、路径与挑战
    邹柳馨 吴江 夏梦晨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 (1): 91-102.   DOI: 10.13365/j.jirm.2023.01.091
    摘要593)      PDF(pc) (6056KB)(733)    收藏
    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结合是数字化供应链发展变革的趋势,其研究逐步受到各界关注。本研究对Web of Science中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信息管理的文献进行了主题演化分析和关键词聚类分析,提出了研究框架,并从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视角探究了通过区块链技术数智赋能供应链信息管理的路径。通过知识共享、信息溯源、信任建立的方式,区块链技术将社会系统中的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与技术系统各层级信息进行交错相联并相互验证,从而赋能物流安全可视化、商流透明可溯化、信息流共享不可篡改、资金流可信匿名化。同时从管理挑战和应用行业方面分析了区块链技术下供应链信息管理实践,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本研究从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层面,探究了区块链技术赋能信息管理的变革,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视角下的信息管理思考将为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情报工作的历程与当前思考
    李广建 潘佳立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2): 4-20.   DOI: 10.13365/j.jirm.2024.02.004
    摘要570)      PDF(pc) (1976KB)(709)    收藏
    本文系统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及其在情报工作中的应用,揭示了人工智能赋能情报工作在思想、特征、技术方法和场景应用上的新变化。从基于规则的范式到基于基础模型的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为情报工作的智能化提供了新机遇,但同时也引发了伦理、法律、隐私等新挑战。本文指出了情报领域在新时期应该关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的对策,以期为情报领域的稳定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面向新型跨境网络有组织犯罪的开源情报获取与利用方法
    白云 李白杨 王施运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2, 12 (2): 65-75.   DOI: 10.13365/j.jirm.2022.02.065
    摘要787)      PDF(pc) (4835KB)(707)    收藏
    随着有组织犯罪网络化、跨境化特征的凸显,利用开源情报进行基于知识图谱的网络犯罪大数据关联分析和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犯罪人员识别,能够有效打击犯罪行为以及最大限度压缩犯罪分子的生存空间。 以“跨境电信诈骗犯罪治理”为例,利用开源数据构建跨境电信诈骗的事件知识图谱以及各事件的利益相关者网络,识别出犯罪集团的核心人物以及潜在的犯罪分子。 网络犯罪大多数以犯罪团伙或集团的形式作案,为躲避监管和打击,犯罪分子将犯罪窝点、通讯工具等逐步向境外转移,并且有目的性地针对我国公民实施跨境网络犯罪。将案件、事件等图谱化,构建大规模知识节点和关系链接,能够有效发现隐藏的人员、资金、技术、信息流等,有助于公安部门采取精准打击手段遏制犯罪行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