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专家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一):人才培养与数字素养教育
    孙建军 吴丹 孙昕 张久珍 黄如花 李彦可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2): 4-12.   DOI: 10.13365/j.jirm.2025.02.004
    摘要572)      PDF(pc) (790KB)(4761)    收藏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纲要》明确了到2027年和2035年的主要目标,部署了9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多项内容都契合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近年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和热点,也为学科在未来十年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路径。为此本刊邀请了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山大学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专家,从不同角度就这一话题进行探讨。本期首先刊发孙建军、吴丹、张久珍和黄如花等四位专家的观点,他们分别强调了通过建设交叉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开展高校数智素养培育、开展全民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特别是提升全学段师生数字素养等服务教育强国战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王晓光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刘越男院长、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张洋院长则从宏观发展角度展望《纲要》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提出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学科应对措施,他们的观点将在本刊今年第三期刊发。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专家笔谈,引导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师生共同关注和研讨面向国家战略和教育发展需求的学科发展规划,构建学科发展新生态,为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学科力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金融评论文本情感分析研究趋势与未来展望
    吴江 段一奇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1): 86-101.   DOI: 10.13365/j.jirm.2025.01.086
    摘要949)      PDF(pc) (5622KB)(3280)    收藏
    以近年来国内外金融评论文本情感分析相关工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梳理该领域的发展脉络,从技术驱动和内容驱动双重视角对该领域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在技术驱动方面,概括了从词典、传统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的情感分析技术发展历程;在内容驱动方面,利用BERTopic及LLaMA3对文献观点文档进行主题聚类,并通过动态主题建模分析领域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国内研究趋势由金融情感分析方法研究转向情绪影响市场预测相关研究,国外则持续深化深度学习应用,并预示着金融文本情感分析建模在未来更可能引起关注。最后,结合两方面的分析,从高质量数据集构建、金融评论细粒度情感分析以及情感分析效果的可解释性进行研究展望,为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汉语古现翻译模型构建
    吴梦成 刘畅 孟凯 王东波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6): 143-155.   DOI: 10.13365/j.jirm.2024.06.143
    摘要414)      PDF(pc) (1784KB)(2956)    收藏
    本研究旨在构建并验证一种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汉语古现翻译模型,为我国古汉语研究及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研究选取了总计30万组精加工的《二十四史》平行语料作为实验数据集,并据此开发了一种新的翻译模型——Siku-Trans,该模型创新性地结合了专门为古汉语翻译设计的Siku-RoBERTa(作为编码器)和Siku-GPT(作为解码器),构建了一个高效的encoder-decoder架构;为全面评估Siku-Trans模型的性能,研究引入OpenNMT、SikuGPT、SikuBERT_UNILM三种模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各模型在古汉语翻译任务上的表现发现,Siku-Trans在翻译准确性及流畅度方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这一成果不仅凸显了将Siku-RoBERTa与Siku-GPT结合作为训练策略的有效性,也为古汉语翻译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政府主导型数据交易平台的发展模式、困境与对策——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研究
    华美芳 张勇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2): 73-90.   DOI: 10.13365/j.jirm.2025.02.073
    摘要260)      PDF(pc) (3045KB)(2709)    收藏
    政府主导型数据交易平台正在引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蓬勃发展。本研究聚焦五家标杆平台,运用经典扎根理论,剖析其发展模式及困境。研究发现,其发展模式可归纳为政策引导、发展战略、标准化建设、数商生态培育以及平台服务五要素。目前,政府主导型数据交易平台发展面临着核心竞争力缺乏、互联互通性薄弱、数据孤岛现象凸显、交易规模受限等多重困境。为此,平台需从差异化定位、共筑标准生态互联、共建数商生态联盟、积极拓展双边用户群体等方面扩大市场影响力。同时,国家数据局应统筹规划平台布局,强化一体化安全监管,为市场健康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人智交互中的AI世代:缘起、特征与未来展望
    许浩 程卿玄 董晶 吴丹 田丽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1): 13-20.   DOI: 10.13365/j.jirm.2025.01.013
    摘要664)      PDF(pc) (2333KB)(2542)    收藏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迈向人智交互新时代,并重塑了与AI共生成长的新一代未成年人——AI世代。本文回顾了人机交互的起源与演进,剖析了人机交互向人智交互的转变过程,并聚焦在此背景下成长的AI世代。通过分析AI世代的交互模式与特征,本文揭示了其在全场景、全天候、全时空的人智交互情境中表现出的智能感知、社交争夺和数字嵌构特性。最后,本文从以人为本、多模交互、协同增智三个方面展望了AI世代的未来人智协同,为构建智能化、人性化的社会奠定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基于ISM-MICMAC的AIGC用户中辍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谢靖 张海 是沁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1): 126-138.   DOI: 10.13365/j.jirm.2025.01.126
    摘要447)      PDF(pc) (2456KB)(2499)    收藏
    为了厘清AIGC情境下用户中辍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升AIGC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持续使用行为、促进国内AIGC应用平台的高质量发展,本研究首先借鉴扎根理论研究范式,通过对访谈样本数据的编码分析提炼出AIGC用户中辍行为影响因素,其次以解释结构模型为基础探究AIGC用户中辍行为影响要素间的内在逻辑与关联路径,再次通过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研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依赖性与驱动力,以找到AIGC用户中辍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心理韧性因素、技术因素、感知风险和环境因素是影响AIGC用户中辍行为的重要因素,其中心理韧性能够有效缓解技术负担、技术风险以及信息过载等消极因素的影响,对于提升AIGC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有效化解AIGC用户中辍行为,促进AIGC用户持续使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工具-结构”视角下国内外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政策比较研究
    邓胜利 丁威威 汪璠 王浩伟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1): 54-68.   DOI: 10.13365/j.jirm.2025.01.054
    摘要740)      PDF(pc) (4448KB)(2479)    收藏
    本研究基于政策工具-结构特征双重视角,以不同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政策为研究对象,旨在挖掘生成式人工智能政策要素的结构特征和内在关联,以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通过采集有关有效政策文本共计14份,运用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和BERTopic对327条相关文本单元进行编码和解读,从政策发文时间、政策发文主体和政策主题特征三个维度剖析其结构特征,分为环境型、需求型和供给型三种政策工具探讨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同国家政策总体特征的差距较为明显,在监管层面存在显著差异;从整体来看,政策工具作用路径由发挥环境型政策工具间接作用为主,呈现为结构不均衡、作用路径存在偏向性;进一步对比不同国家监管政策的异同点,针对性提出构建协同治理机制、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平衡政策工具作用路径和评估政策实施效果等相应对策建议,以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体系的协调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融合创新与认可的科研论文学术价值测度方法研究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
    吴佳纯 董克 陈星源 陈丽芳 孙佳明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6): 17-30.   DOI: 10.13365/j.jirm.2024.06.017
    摘要385)      PDF(pc) (2994KB)(2389)    收藏
    论文全文本及引用关系传递了大量的学术信息,有助于表征学术价值的内涵和提高价值评估的精度。本研究基于价值认识论,融合基于论文自身的事实性认识和基于外部引用的应然性认识,选取1990—2021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人工智能领域论文为实验数据,构建学术价值的新评价指标。研究提出的学术价值评价指标综合考虑了以创新性为代表的内部创新价值以及基于引用情感、引用强度和引用相似性的外部认可价值,通过与传统计量指标比较发现,内部创新价值与被引次数和被提及次数都不相关;外部认可价值与被提及次数正相关,但与被引次数无显著相关;而学术价值同提及次数、内部创新价值、外部认可价值都呈正相关。结果表明,基于被引次数的影响力指标存在滞后性且不足以反映论文创新性,相对于被引次数,融合引用偏好的被提及次数在测度外部认可价值上略有进步,而本研究提出的学术价值测度方法在融合论文内外部价值及反映综合学术价值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多学科交叉与多场景嵌入:国内外数据伦理研究综述
    张楚辉 李卓卓 裴雷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2): 91-107.   DOI: 10.13365/j.jirm.2025.02.091
    摘要300)      PDF(pc) (1589KB)(1649)    收藏
    数智时代,数据开发利用引发的数据伦理矛盾日益尖锐,冲击着人类社会治理秩序和价值判断体系,数据伦理研究和实践已经成为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本研究运用系统性综述方法,对国内外数据伦理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分析,梳理数据伦理理论并归纳数据伦理研究的核心议题。研究结果显示,现有数据伦理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趋势,数据伦理治理实践已经嵌入到多元的数字场景中,理论和实践分别呈现出多学科和多场景的特点。然而,数据伦理研究的系统性、综合性、协同性与规范性还有提升的空间。未来研究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拓展:一是有效连接数据伦理相关的实然和应然研究,二是开展跨学科数据伦理“并线”研究,三是开展从“场景”嵌入到综合“场域”的数据伦理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AIGC中的深度伪造信息:生成机理与治理策略——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框架
    冉连 张薇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2): 137-150.   DOI: 10.13365/j.jirm.2025.02.137
    摘要524)      PDF(pc) (2326KB)(1393)    收藏
    探讨AIGC中深度伪造信息生成背后的复杂逻辑机理,对于构建深度伪造信息认知框架和制定网络空间靶向治理策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要素,从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动员、异议排除四方面构建AIGC深度伪造信息生成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从深度伪造信息行动网络形成、网络结盟、网络稳定三方面诠释了AIGC深度伪造信息生成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AIGC深度伪造信息的持续输出极可能加剧技术宰制、事实衰落、道德消解等不良社会效应,其生产传播过程是AIGC深度伪造技术通过利益策略转译异质行动者,推动深度伪造利益网络由形成、结盟到稳定的联盟化过程,也是深度伪造利益联盟与其对抗组织的博弈过程,在此基础上从“德治-法治-技治-众治”层面提出了AIGC深度伪造信息的靶向治理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基于引文视角的突破性论文识别理论框架研究
    黄恒 汪雪锋 陈虹枢 雷鸣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6): 31-44.   DOI: 10.13365/j.jirm.2024.06.031
    摘要423)      PDF(pc) (4852KB)(1334)    收藏
    现有突破性论文特征及其识别理论模型尚未形成共识。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探析突破性论文特征和突破性研究特征的异同。基于引文视角,通过刻画突破性论文对引证网络和主流理论的冲击过程,构建突破性论文识别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从后向引用视角探讨知识重组对突破性论文原创性的影响,构建突破性论文生成模型;从前向引用视角梳理突破性论文科学影响力扩散路径,构建突破性论文扩散模型。研究发现,突破性论文未必必须具备突破性研究的全部特征,核心特征包括对科学研究的巨大影响力、挑战主流理论和跨学科领域。该框架界定了突破性论文的核心特征,构建了突破性论文识别的概念模型、生成模型和扩散模型,可为后续的突破性论文识别方法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人-AI合作的创造性任务中个体社会惰化倾向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斯然 闫强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2): 123-136.   DOI: 10.13365/j.jirm.2025.02.123
    摘要220)      PDF(pc) (1035KB)(1265)    收藏
    本研究基于动机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系统探讨创造性任务中影响人类个体与AI合作时社会惰化倾向的潜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任务可见性、感知他人社会惰化倾向以及分配公正性均显著影响个体在与AI合作时的社会惰化倾向,此外,创造力自我效能感通过个人结果期望间接影响社会惰化倾向,同时负向调节感知他人社会惰化倾向与个体社会惰化倾向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加深了对人与AI合作模式的理解,为优化人与AI合作模式和完善创意生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数字服务规制的政策变迁:欧盟路径与中国镜鉴
    李桂华 贺沛沛 黄琳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2): 59-72.   DOI: 10.13365/j.jirm.2025.02.059
    摘要181)      PDF(pc) (1951KB)(1213)    收藏
    互联网平台数字服务的负外部性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监管关注。研究全球典型的欧盟数字服务规制政策变迁,可为我国互联网平台监管与数字服务规制政策工作提供镜鉴。本文依据政策反馈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分析欧盟数字服务规制政策内容和变革实践,梳理了欧盟数字服务规制政策“宽松责任-平衡责任-勤勉责任”的变迁演进。在这个过程中,政策变迁的规制活动受到一阶前馈的资源效应和解释效应的双重影响;而新公共政策的形成则由二阶反馈的演化效应和学习效应共同塑造。基于这一逻辑,欧盟针对数字服务规制开创了一条政策变革的路径,涵盖了政策巩固、政策学习与政策调适三大核心策略。总结欧盟数字服务规制政策经验对我国科学合理地借鉴欧盟路径具有启示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回望30年:互联网中国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谢新洲 张静怡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1): 21-29.   DOI: 10.13365/j.jirm.2025.01.021
    摘要351)      PDF(pc) (741KB)(1132)    收藏
    本文系统回顾了互联网进入中国30年以来的演进历程,阐释了中国特色互联网道路的探索、形成和发展。中国秉持包容共生的互联网发展思想,形成了多元平衡的互联网制度,走出了中国特色的治网之路,技术驱动、产业创新等成为中国互联网特色的重要体现。总结了中国互联网发展道路的成果与贡献,同时指出了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以期为中国互联网的高质量发展与创新突破提供有益参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专家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二):学科机遇与挑战
    王晓光 刘越男 张洋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3): 4-10.   DOI: 10.13365/j.jirm.2025.03.004
    摘要198)      PDF(pc) (629KB)(1035)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因果推断视角下团队多样性对人工智能领域文献创新扩散的影响研究
    唐旭丽 李信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6): 45-59.   DOI: 10.13365/j.jirm.2024.06.045
    摘要351)      PDF(pc) (6300KB)(1026)    收藏
    从引文视角出发,将人工智能(AI)领域文献创新扩散过程划分为“是否采纳”(10年内)和“持续性采纳”(包括快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和采纳饱和期),基于1950—2019年期间发表的约170万篇AI合作文献,借助因果推断方法,探究团队多样性对不同创新扩散阶段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①团队国家多样性与是否采纳、持续性采纳均呈现正向因果效应,即提高AI领域团队国家多样性水平,能够使文献10年内被采纳的可能性相对增加7.041%~9.818%,同时使持续性采纳相对提高8.082%~16.834%。②团队在学科和主题层面的多样性与是否采纳间呈现正向因果关系,与持续性采纳间无显著因果关系。提高AI领域团队学科和主题多样性,能够使文献10年内被采纳的可能性分别提高3.651%~4.697%、3.052%~5.095%。③团队机构多样性和持续性采纳间存在正向因果效应,与是否采纳间无显著因果关联。提高AI领域团队机构多样性能够使持续性采纳相对提高13.506%~18.67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知识重组视角下古诗典故词关联研究:一种融合细粒度共引关系和语义特征的方法
    李晓敏 王昊 布文茹 周抒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6): 131-142.   DOI: 10.13365/j.jirm.2024.06.131
    摘要326)      PDF(pc) (4793KB)(988)    收藏
    在知识重组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指导下,对典故文化资源进行语义挖掘和组织,促进典故文化的传承与利用。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细粒度共引关系和语义特征实现典故词关联的模型。首先依据古诗与典故词间的引用关系构建共引网络,再将细粒度共引关系位置共引和情感共引加入到共引网络中,初步构建细粒度共引网络,之后利用Doc2vec获得每个典故词的语义特征,并整合语义特征重构共引网络,最后利用链接预测算法遍历细粒度共引网络,实现典故词的语义关联与组织。同时从路径角度对关联结果进行分析,探索规律性领域知识。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5869个节点和27032条边的共引网络,提出的加入位置共引和情感共引以及语义特征的典故词关联方法效果达到了0.963,且相较于细粒度共引关系,语义特征在典故词关联中作用更为显著。此外,路径角度分析关联结果发现共引网络中的典故词关系紧密,最短路径阶数与典故词对的数量以及相似度均呈负相关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本质属性及其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影响
    朱禹 陈关泽 叶继元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6): 60-72.   DOI: 10.13365/j.jirm.2024.06.060
    摘要667)      PDF(pc) (1088KB)(980)    收藏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问题,与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有密切关联,探讨此问题对于理解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重点研究领域,聚焦AIGC研究,适度扩展学科建设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概念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探讨AIGC及其相关概念的本质属性,从知识哲学、现实需求和学科建设三个层面分析AIGC的信息资源特征,论证将AIGC纳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研究范围的必要性,并通过对AIGC源头技术的剖析和对信息链的考察论证其合理性,在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框架下形成对AIGC的再认识;提出AIGC的本质属性是信息资源价值性,也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核心研究内容,并提出6个亟待图书情报/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解决的AIGC研究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数字产业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马费成 王淳洋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6): 4-16.   DOI: 10.13365/j.jirm.2024.06.004
    摘要537)      PDF(pc) (1268KB)(926)    收藏
    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与基础,对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在梳理数字产业化的内涵和测度方式的基础上,探讨数字产业化的逻辑进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改变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结构和分布,形成了独特的产品和服务,进而形成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结合,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为数字产业化的质变提供了重要契机,依托新质生产力,提出实践路径:以“新基建”引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强化核心技术研发,以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数据要素资源潜力,以完善的人才培养与引进体系保障数字化人才供给,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龙头打造数字产业集群,以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实深度融合,以数字产业生态系统建设释放数字产业化新动能。本研究可为深化对数字产业化的理解、推进数字产业化改革提供见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社交媒体用户视角下科学论文扩散速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侯剑华 杨思语 王媛媛 张洋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2): 151-162,封3.   DOI: 10.13365/j.jirm.2025.02.151
    摘要211)      PDF(pc) (5238KB)(909)    收藏
    从社交媒体(以Twitter为例)用户视角出发,通过构建科学知识扩散速度的测度指标,探索科学论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短期和长期扩散速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第66—68卷全部文献为研究样本,采用熵权法构建科学知识扩散速度的测度指标,运用SPSS分析科学论文的短期和长期扩散速度的差异,并借助Eviews工具对影响科学论文短期和长期扩散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表明,科学知识在社交媒体上的扩散速度显著受到关键词数量和作者数量的影响。具体而言,短期扩散速度主要由第一作者的引用量驱动;而在长期传播中,除了引用量外,第一作者的学术影响力(以h指数衡量)也起到显著作用,并且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学者更能通过其学术声誉推动科学论文在社交媒体上的持续传播,从而促进科学知识的长期扩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基于相对引用方法的微信提及指标标准化研究
    李龙飞 余厚强 杨思洛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6): 99-115.   DOI: 10.13365/j.jirm.2024.06.099
    摘要320)      PDF(pc) (3527KB)(906)    收藏
    替代计量指标的标准化研究是指标应用于科技评价的重要前置研究。本研究面向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以中文学术论文的微信提及数据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对引用的标准化方法,融入传播影响力因素,构建微信提及指标的标准化指标,为中文替代计量数据源的开发、深化、应用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研究主要结论为:①通过消除微信提及指标存在的时间差异、学科差异、高度稀疏性和偏态分布问题,微信提及的相关标准化指标可考虑应用于学术评价和社会影响力评价。②WI(WeChat Index)期刊集当中,被微信提及学术论文总数前三名的学科为哲学与人文科学、工程科技Ⅱ辑、农业科技。③本文基于微信提及频次构建的标准化指标WPP/FWSm和MNWS之间差异度较小,可用于单篇论文和期刊层面的微信关注度评价,但不适用于高校评价,易受到微信提及量分布特征的影响。④融入微信传播影响力指数的标准化指标WCPP/FWSm和MNWC能更好地平衡微信传播影响力和微信提及量的影响,且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好,是较有价值的标准化指标,可用于评价单篇论文、期刊、高校的微信关注度,在评价高校学术论文微信关注度和传播力时效果更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企业数据资产化视角下数据确权登记的地方政策研究
    王勤 黄友治 王猷文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6): 85-98.   DOI: 10.13365/j.jirm.2024.06.085
    摘要278)      PDF(pc) (6270KB)(893)    收藏
    数据确权登记是企业数据资产化的必经程序。本研究以国内17份地方政策文件为研究样本,梳理和比较其申请条件、登记效力、登记对象和登记客体等内容,并对可能存在的瓶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无法通过一次登记就完成数据的确权,需要通过登记准备、技术认证和权利登记三个阶段,在技术和法律两个层面对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分类逐步确权,从而使相关数据能够符合无形资产或者存货的认定条件,实现数据资产核算入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国外iSchools核心院校数据治理与政策类相关课程建设及特点分析
    梁爽 周庆山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1): 30-41.   DOI: 10.13365/j.jirm.2025.01.030
    摘要359)      PDF(pc) (1437KB)(866)    收藏
    本研究对国外iSchools核心院校数据治理与政策类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对课程内容与教学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为我国相关课程的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借鉴。通过网络调研获取相关院校的课程开设信息与教学大纲,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授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构建课程分类体系框架,并对课程教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国外数据治理与政策类课程主要分为管理治理类、伦理道德类、政策法规类、安全保障类与综合类五种类别,在教学目标、先修课程、课程资料、教学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具有系统丰富的特点。最后,本文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教学三方面对我国相关课程的完善与教学模式的优化提出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用户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交互的隐私披露多因素影响模型研究
    孙国烨 吴丹 刘静 邓宇扬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2): 108-122.   DOI: 10.13365/j.jirm.2025.02.108
    摘要383)      PDF(pc) (5021KB)(840)    收藏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为人机交互带来了独特的隐私挑战,本研究聚焦用户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交互中的隐私披露,结合大语言模型与人工编码,识别用户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交互中披露的常见隐私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采取用户标注与半结构化访谈的研究方法,揭示用户隐私披露受到用户的隐私态度、技术信任、隐私风险感知的共同影响,系统的数据管理透明度则通过影响技术信任间接影响隐私披露。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构建了用户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交互的隐私披露多因素影响模型,可为开发更具隐私友好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提供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文化遗产数据要素化的五阶段理论模型探索
    孙静 张通 王建冬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3): 37-48.   DOI: 10.13365/j.jirm.2025.03.037
    摘要202)      PDF(pc) (1461KB)(827)    收藏
    文化遗产数据要素化在激发文化遗产数据价值、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维度展现出积极作用。文化遗产数据要素化过程中,数据确权困难、标准规范缺失、市场体系不完善、定价逻辑混乱等痛点贯穿各阶段。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文化遗产数据要素化的五阶段理论模型,为激活文化遗产数据价值、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思路。在文化遗产数据要素化的不同阶段,需通过搭建全国性文化遗产数据产权登记存证平台、制定文化遗产数据产品开发指引标准、优化文化遗产数据资产估值框架、健全文化遗产数据交易机制、完善文化遗产数据金融创新监管体系等措施,推进文化遗产数据要素化发展,破解文化遗产数据要素化面临的挑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新质生产力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马费成 孙玉姣 熊思玥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1): 4-12.   DOI: 10.13365/j.jirm.2025.01.004
    摘要820)      PDF(pc) (1353KB)(711)    收藏
    新质生产力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催生的全新生产力形态,符合中国国内战略布局和国际竞争形势的现实需求。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此背景下,探究新质生产力如何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深化生产力理论创新、把握数字时代发展规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引入新质生产力的孕育背景,从“新”的三重维度、“质”的双重含义和“生产力”的本质特征系统梳理其理论内涵,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实践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理论逻辑角度揭示新质生产力如何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归纳出新技术激发新动能、新要素重塑生产关系、新产业重构竞争格局三重内在机理;最后,提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路径:完善制度供给、加强人才培养、释放要素价值、促进区域协调、深化对外开放,以期对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大语言模型场景下指令微调数据的效用评估研究——基于数据质量维度
    刘晓慧 冉从敬 刘省身 李旺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3): 108-121.   DOI: 10.13365/j.jirm.2025.03.108
    摘要308)      PDF(pc) (5454KB)(700)    收藏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催生了ChatGPT等现象级大语言模型,对传统数据效用评估方法提出了全新挑战。为此,本研究针对大语言模型的指令微调数据效用评估问题,构建了一种融合复杂性、可用性和多样性三大维度的多维评估方法,并据此设计了全新的数据效用评估函数。基于7B中等参数规模模型的实验表明,该评估方法在多个公共指令微调数据集上能够合理、有效地衡量数据质量,且在不同数据集上微调的大语言模型的推理损失与所提评估指标呈现出高度一致性。本研究首次将推理损失直接用于衡量语言模型指令微调数据的质量,并针对大语言模型指令微调的特点,引入复杂性、可用性和多样性三大关键维度来界定“好数据”的特征。通过提出全新的定量度量指标,为进一步提升大语言模型指令微调数据质量及相关研究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面向用户动态偏好的科技论文推荐:一种基于注意嵌入的知识图谱方法
    柳亚 毛谦昂 颜嘉麒 陈曦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1): 113-125.   DOI: 10.13365/j.jirm.2025.01.113
    摘要552)      PDF(pc) (2167KB)(645)    收藏
    科技论文推荐系统是解决论文数据库中信息过载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嵌入的知识图谱方法用于科技论文推荐任务,以提升论文推荐的效果。首先构建一个协同知识图谱以整合研究人员行为与论文属性信息,并通过TransR方法优化节点向量表达;其次引入注意序列模块,通过注意传播机制学习节点特征,并利用序列注意机制从阅读序列中捕捉研究人员的时序偏好;最后,模型通过计算研究人员与候选论文之间的匹配分数,生成个性化推荐列表。在NJUBlockchain平台提供的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推荐召回率上有显著提高,能够更精准地捕捉研究者的动态兴趣。这一研究不仅提高了科技论文推荐系统的效果,也为理解和预测研究人员兴趣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数字互动:一个新的数字不平等分析维度
    张钰浩 闫慧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2): 36-45.   DOI: 10.13365/j.jirm.2025.02.036
    摘要269)      PDF(pc) (745KB)(634)    收藏
    本研究旨在发展数字互动的概念,以此丰富数字不平等的内涵和外延,推动数字不平等的理论研究。结合运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和日记法,分别对43名受访者和18名记录者进行数据收集,使用归纳内容分析法对所获得的研究数据进行定性分析,以实现结构化拆解数字互动表现的目标;构建数字互动的三维分析框架,包括互动类型、互动主体关系和互动内容三大类别,其中,互动类型涵盖数字受助、施助、共享、竞争、合作、限制、冲突、顺应、模仿和交换10个子类别,互动主体关系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互动内容包括设备、网络服务、应用类型与具体应用、功能和信息5个子类别,为后续测量框架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数字互动如何影响数字不平等。研究结果能为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社会工作者提供参考,以设计出更有效的干预措施,缩小数字鸿沟,推动社会公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产业技术内卷指数测度模型研究——以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
    郭锐 董坤 田常伟 陈可鑫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1): 102-112.   DOI: 10.13365/j.jirm.2025.01.102
    摘要344)      PDF(pc) (2713KB)(547)    收藏
    随着产业技术竞争的不断加剧,部分产业呈现出明显的重复创新、技术趋同态势,技术创新的引领性、突破性减弱,产业技术进步放缓。为积极应对这一“内卷化”趋势,迫切需要对当前产业技术内卷程度作出科学评判。首先明晰产业技术内卷的内涵与特征;然后构建基于技术成长性、技术差异性、技术引领性、技术突破性和技术扩张性五个维度的产业技术内卷指数测度模型,衡量产业技术内卷程度;最后选取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实证研究,测度其技术内卷指数并剖析原因。该模型能有效衡量产业技术内卷程度,为产业技术内卷测度提供定量化、流程化的方法模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