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数字产品适老化研究综述:需求挖掘、障碍分析与优化设计
    林玉琴 赵杨 刘婉婷 王林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4): 146-160.   DOI: 10.13365/j.jirm.2024.04.146
    摘要774)      PDF(pc) (4159KB)(7006)    收藏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数字化的同步发展导致“数字鸿沟”问题日益严峻,加快数字产品的适老化研究与设计已成为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国内外数字产品适老化领域近10年(2014—2023年)发表的348篇研究文献,采用系统性综述方法,深入分析了老年用户数字产品需求挖掘、使用障碍与优化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目前对老年用户的数字产品需求挖掘主要集中在物质需求、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三个层面,着重关注产品使用中存在的感官障碍、认知障碍、行为障碍和心理障碍,并从设计标准、优化对策和可用性测试多个维度开展适老化设计研究与实践。未来应针对数字产品的演进迭代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在研究样本采集、研究方法创新和研究内容拓展等方面作进一步思考。研究结论可为把握数字产品适老化研究热点、聚焦领域前沿和推动理论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也可为积极建设老年友好型数字社会提供实践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专家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一):人才培养与数字素养教育
    孙建军 吴丹 孙昕 张久珍 黄如花 李彦可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2): 4-12.   DOI: 10.13365/j.jirm.2025.02.004
    摘要338)      PDF(pc) (790KB)(3882)    收藏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纲要》明确了到2027年和2035年的主要目标,部署了9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多项内容都契合了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近年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和热点,也为学科在未来十年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路径。为此本刊邀请了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山大学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专家,从不同角度就这一话题进行探讨。本期首先刊发孙建军、吴丹、张久珍和黄如花等四位专家的观点,他们分别强调了通过建设交叉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开展高校数智素养培育、开展全民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特别是提升全学段师生数字素养等服务教育强国战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王晓光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刘越男院长、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张洋院长则从宏观发展角度展望《纲要》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提出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学科应对措施,他们的观点将在本刊今年第三期刊发。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专家笔谈,引导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师生共同关注和研讨面向国家战略和教育发展需求的学科发展规划,构建学科发展新生态,为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学科力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国内数据要素价值化研究综述及展望
    赵蔡晶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2): 41-53.   DOI: 10.13365/j.jirm.2024.02.041
    摘要1271)      PDF(pc) (985KB)(3466)    收藏
    数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促进数据要素流通、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逐步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从数据要素价值化内涵、实现机理、驱动因素、障碍与发展路径等方面,对数据要素价值化研究与实践的现状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总结现有数据要素价值化研究的不足,指出未来研究应强调多学科整合,并从数据要素价值的概念与测量、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机制等方面对后续研究的思路、方向与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情报工作的历程与当前思考
    李广建 潘佳立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2): 4-20.   DOI: 10.13365/j.jirm.2024.02.004
    摘要1162)      PDF(pc) (1976KB)(3412)    收藏
    本文系统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及其在情报工作中的应用,揭示了人工智能赋能情报工作在思想、特征、技术方法和场景应用上的新变化。从基于规则的范式到基于基础模型的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为情报工作的智能化提供了新机遇,但同时也引发了伦理、法律、隐私等新挑战。本文指出了情报领域在新时期应该关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的对策,以期为情报领域的稳定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公共数据进入数据要素市场模式研究
    范佳佳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2): 68-81.   DOI: 10.13365/j.jirm.2024.02.068
    摘要505)      PDF(pc) (1208KB)(2886)    收藏
    公共数据是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如何进入数据要素市场以及其参与数据要素市场的模式分为几类,学界对此少有研究。通过梳理和比较,深入挖掘国内外公共数据参与数据要素市场的模式类型,归纳得出公共数据进入数据要素市场有两大类、五种模式,包括一级市场(授权运营)+二级市场(场内交易)模式,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场外交易模式,依托数据平台构建公共数据流通市场模式,借助数据经纪商、数据中介的交易模式,以及通过(公共)数据信托参与数据市场模式等。在此归纳基础上,演绎出公共数据进入数据要素市场的理想模式,这一理想模式分为数据获取、数据产品生产、数据产品交易三个各有其独特特征的环节,可为我国公共数据进入数据要素市场的策略选择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高校高价值专利技术机会识别研究——以“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为例
    冉从敬 李旺 黄文俊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4): 103-116.   DOI: 10.13365/j.jirm.2024.04.103
    摘要416)      PDF(pc) (2703KB)(2733)    收藏
    提出一种高校高价值专利技术机会识别方法,使用主题建模、突变级数法、机器学习与离群值检测算法,在评估出高校高价值专利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出具有潜在技术机会的技术主题与专利技术。以“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潜在技术主题集中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与机器学习等前沿领域,AI影像、AI诊疗等技术为该领域的潜在技术机会,且上述技术均有国家相关政策大力支撑。本研究方法突破了单一技术机会识别方法识别结果针对性不强、识别专利价值不大、识别结果形式较为单一等核心问题,相关识别结果可以为高校技术转移、技术研发与技术创新提供决策支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面向古文自然语言处理生成任务的大语言模型评测研究
    朱丹浩 赵志枭 张一平 孙光耀 刘畅 胡蝶 王东波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5): 45-58.   DOI: 10.13365/j.jirm.2024.05.045
    摘要612)      PDF(pc) (3124KB)(2723)    收藏
    大语言模型的频繁发布为大语言模型的评测研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针对通用领域大语言模型的评测体系日趋成熟,而面向垂直领域的大语言模型评测仍在起步阶段, 本文以古文领域评测为切入点,从语言和知识两个维度构建了一批古籍领域评测任务,并选取当前各大榜单中性能较为优越的13个通用领域大语言模型进行评测。评测结果显示,ERNIE-Bot在古籍领域知识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模型,而GPT-4模型在语言能力方面表现出最佳性能,在开源模型中,ChatGLM系列模型表现最为出色。通过构建评测任务和数据集,制定了一套适用于古籍领域的大语言模型评测标准,为古籍领域大语言模型性能评测提供了参考,也为后续古籍大语言模型训练过程中的基座模型选取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多模态文化遗产资源的智慧化服务模式研究——从可获得到可循证和可体验
    夏翠娟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 (5): 44-55.   DOI: 10.13365/j.jirm.2023.05.044
    摘要782)      PDF(pc) (2030KB)(2672)    收藏
    数智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着“数字GLAMs”向“智慧GLAMs”转型,在从数字化到数据化再到智慧化的转换中,GLAMs的文化遗产资源呈现出多媒体、多格式、多粒度的多模态特征。针对GLAMs如何基于多模态的文化遗产资源提供智慧化服务的问题,基于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提炼归纳了文化遗产资源从数字化、数据化到智慧化服务的转换路径。依据资源智慧化程度将文化遗产资源的智慧化服务从低到高归纳总结为三种模式:可获得、可循证和可体验,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需求场景,即以资源获得为中心的服务、以数智循证为中心的服务、以交互体验为中心的服务。得出多模态文化遗产资源的智慧化服务,就是要在不同的需求场景中,提前预测并自动适应用户对于不同模态文化遗产资源的需求的结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汉语古现翻译模型构建
    吴梦成 刘畅 孟凯 王东波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6): 143-155.   DOI: 10.13365/j.jirm.2024.06.143
    摘要335)      PDF(pc) (1784KB)(2562)    收藏
    本研究旨在构建并验证一种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的汉语古现翻译模型,为我国古汉语研究及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研究选取了总计30万组精加工的《二十四史》平行语料作为实验数据集,并据此开发了一种新的翻译模型——Siku-Trans,该模型创新性地结合了专门为古汉语翻译设计的Siku-RoBERTa(作为编码器)和Siku-GPT(作为解码器),构建了一个高效的encoder-decoder架构;为全面评估Siku-Trans模型的性能,研究引入OpenNMT、SikuGPT、SikuBERT_UNILM三种模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各模型在古汉语翻译任务上的表现发现,Siku-Trans在翻译准确性及流畅度方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这一成果不仅凸显了将Siku-RoBERTa与Siku-GPT结合作为训练策略的有效性,也为古汉语翻译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政府主导型数据交易平台的发展模式、困境与对策——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研究
    华美芳 张勇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2): 73-90.   DOI: 10.13365/j.jirm.2025.02.073
    摘要161)      PDF(pc) (3045KB)(2345)    收藏
    政府主导型数据交易平台正在引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的蓬勃发展。本研究聚焦五家标杆平台,运用经典扎根理论,剖析其发展模式及困境。研究发现,其发展模式可归纳为政策引导、发展战略、标准化建设、数商生态培育以及平台服务五要素。目前,政府主导型数据交易平台发展面临着核心竞争力缺乏、互联互通性薄弱、数据孤岛现象凸显、交易规模受限等多重困境。为此,平台需从差异化定位、共筑标准生态互联、共建数商生态联盟、积极拓展双边用户群体等方面扩大市场影响力。同时,国家数据局应统筹规划平台布局,强化一体化安全监管,为市场健康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Reaction视频中用户弹幕信息交互行为的情感反应生成机理研究
    叶许婕 赵宇翔 张妍 李金昊 Preben Hansen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2): 104-120.   DOI: 10.13365/j.jirm.2024.02.104
    摘要655)      PDF(pc) (3042KB)(2282)    收藏
    深入挖掘Reaction视频中弹幕信息交互行为的情感反应机理有助于理解用户弹幕创作背后的情感生成原因及情感变化过程。本文基于情感反应模型,利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对哔哩哔哩网站中11个热门视频的弹幕信息资源、视频内容以及reactor反应情况展开编码研究,构建了Reaction视频中用户弹幕信息交互行为的情感反应生成机理模型。研究发现,Reaction视频弹幕信息交互行为中的情感反应生成机理总体上遵循“信息刺激-情感反应”的路径,信息刺激有时会独立唤醒情绪或特定情感态度,有时也会通过唤醒特定情感态度进而影响情绪或内化情感态度的生成。该模型有助于提升情感反应理论在计算机协助交流中的情境化探索,也将为社交媒体中用户与信息交互提供优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面向活化利用的文化遗产智慧数据建设论纲
    王晓光 侯西龙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 (5): 5-14,43.   DOI: 10.13365/j.jirm.2023.05.005
    摘要699)      PDF(pc) (2842KB)(2253)    收藏
    智慧数据是信息资源建设在数智时代的新发展,代表着数据资源更高级的组织形态,更适应了新环境下对数据与服务的新要求。本文首先系统梳理智慧数据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剖析智慧数据的科学内涵与核心特征;然后,面向文化遗产传承与活化利用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智慧数据赋能文化遗产活化的内在逻辑;最后,从建设机制、标准规范、文化基因解构、质量控制体系等角度提出文化遗产智慧数据建设的实现路径与举措。智慧数据的研究不仅对领域大数据资源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也推动了数智赋能的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理论变革;文化遗产领域智慧数据建设将有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的进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工具-结构”视角下国内外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政策比较研究
    邓胜利 丁威威 汪璠 王浩伟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1): 54-68.   DOI: 10.13365/j.jirm.2025.01.054
    摘要586)      PDF(pc) (4448KB)(2137)    收藏
    本研究基于政策工具-结构特征双重视角,以不同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政策为研究对象,旨在挖掘生成式人工智能政策要素的结构特征和内在关联,以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通过采集有关有效政策文本共计14份,运用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和BERTopic对327条相关文本单元进行编码和解读,从政策发文时间、政策发文主体和政策主题特征三个维度剖析其结构特征,分为环境型、需求型和供给型三种政策工具探讨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同国家政策总体特征的差距较为明显,在监管层面存在显著差异;从整体来看,政策工具作用路径由发挥环境型政策工具间接作用为主,呈现为结构不均衡、作用路径存在偏向性;进一步对比不同国家监管政策的异同点,针对性提出构建协同治理机制、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平衡政策工具作用路径和评估政策实施效果等相应对策建议,以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体系的协调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
    闫慧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2): 21-28,53.   DOI: 10.13365/j.jirm.2024.02.021
    摘要732)      PDF(pc) (765KB)(2055)    收藏
    本文梳理了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的70年发展历史,回顾了信息资源管理的50年历程,剖析通用人工智能对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教育体系、事业体系的深刻、多面的影响,并为信息资源管理在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方向提出三点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我国政府开放数据资源系统的三螺旋耦合模型研究
    陈玲 蒋国银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2): 121-135.   DOI: 10.13365/j.jirm.2024.02.121
    摘要435)      PDF(pc) (4882KB)(1988)    收藏
    把握系统视角下政府开放数据的耦合协调演化规律,有助于推动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实现数据价值赋能提升、促进数据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本研究从数据开放、数据利用和数据价值等方面,构建政府开放数据系统的三螺旋模型与测度函数,建立系统与模型之间的同构映射关系。基于“要素-子系统-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测度我国已上线政府开放平台的数据资源耦合程度,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提出政府数据资源的协调优化路径,为政府开放数据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与方法支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基于ISM-MICMAC的AIGC用户中辍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谢靖 张海 是沁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1): 126-138.   DOI: 10.13365/j.jirm.2025.01.126
    摘要296)      PDF(pc) (2456KB)(1986)    收藏
    为了厘清AIGC情境下用户中辍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升AIGC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持续使用行为、促进国内AIGC应用平台的高质量发展,本研究首先借鉴扎根理论研究范式,通过对访谈样本数据的编码分析提炼出AIGC用户中辍行为影响因素,其次以解释结构模型为基础探究AIGC用户中辍行为影响要素间的内在逻辑与关联路径,再次通过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研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依赖性与驱动力,以找到AIGC用户中辍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心理韧性因素、技术因素、感知风险和环境因素是影响AIGC用户中辍行为的重要因素,其中心理韧性能够有效缓解技术负担、技术风险以及信息过载等消极因素的影响,对于提升AIGC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有效化解AIGC用户中辍行为,促进AIGC用户持续使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数据二十条”下探析数据资源持有权的内涵及框架构建
    张衠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2): 54-67.   DOI: 10.13365/j.jirm.2024.02.054
    摘要679)      PDF(pc) (1104KB)(1906)    收藏
    《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提出了以“数据流通激励”为主旨的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对数据资源持有权的合理配置影响到数据利益的第一次分配,是实现数据“共同使用、共享收益”的战略性目标的基础。基于传统排他性产权思维下的数据资源持有权分配模式,皆存在加剧数据共同生产者之间利益冲突的可能性。本文提出在数据生产者之间以“1+N”模式配置数据持有权,即“特定数据生产者的在先持有权+N个其他数据生产者的访问权”模式,通过技术治理和透明度治理等工具的支持,探索符合数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公平的高效的新型数据产权制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信息触达:灾害预警信息语言表达的影响研究
    王芳 胡千代 马鑫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4): 36-51.   DOI: 10.13365/j.jirm.2024.04.036
    摘要430)      PDF(pc) (1739KB)(1823)    收藏
    在自然灾害情境下,应急预警信息的有效触达对目标受众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价值,是影响应急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基于前景理论与参考点效应,运用实验研究方法收集城市暴雨灾害情境下预警信息受众的自反馈感知和行为数据,对不同参考点语境下灾害预警信息表达对信息触达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不同参考点设计的信息表达方式对灾害预警信息的触达效果有不同影响,其中具体信息参考点和社会比较参考点显著影响信息受众对灾害严重性和风险性的感知,而消极影响参考点则影响不显著。同时,认知负担会影响包含综合参考点以及与防范措施有关的具体信息参考点的信息触达效果。本研究推进了信息触达理论研究,对于改进政务信息表达、提升灾害预警信息触达效果、增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金融评论文本情感分析研究趋势与未来展望
    吴江 段一奇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1): 86-101.   DOI: 10.13365/j.jirm.2025.01.086
    摘要678)      PDF(pc) (5622KB)(1767)    收藏
    以近年来国内外金融评论文本情感分析相关工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梳理该领域的发展脉络,从技术驱动和内容驱动双重视角对该领域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在技术驱动方面,概括了从词典、传统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的情感分析技术发展历程;在内容驱动方面,利用BERTopic及LLaMA3对文献观点文档进行主题聚类,并通过动态主题建模分析领域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国内研究趋势由金融情感分析方法研究转向情绪影响市场预测相关研究,国外则持续深化深度学习应用,并预示着金融文本情感分析建模在未来更可能引起关注。最后,结合两方面的分析,从高质量数据集构建、金融评论细粒度情感分析以及情感分析效果的可解释性进行研究展望,为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借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融合创新与认可的科研论文学术价值测度方法研究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
    吴佳纯 董克 陈星源 陈丽芳 孙佳明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6): 17-30.   DOI: 10.13365/j.jirm.2024.06.017
    摘要287)      PDF(pc) (2994KB)(1730)    收藏
    论文全文本及引用关系传递了大量的学术信息,有助于表征学术价值的内涵和提高价值评估的精度。本研究基于价值认识论,融合基于论文自身的事实性认识和基于外部引用的应然性认识,选取1990—2021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人工智能领域论文为实验数据,构建学术价值的新评价指标。研究提出的学术价值评价指标综合考虑了以创新性为代表的内部创新价值以及基于引用情感、引用强度和引用相似性的外部认可价值,通过与传统计量指标比较发现,内部创新价值与被引次数和被提及次数都不相关;外部认可价值与被提及次数正相关,但与被引次数无显著相关;而学术价值同提及次数、内部创新价值、外部认可价值都呈正相关。结果表明,基于被引次数的影响力指标存在滞后性且不足以反映论文创新性,相对于被引次数,融合引用偏好的被提及次数在测度外部认可价值上略有进步,而本研究提出的学术价值测度方法在融合论文内外部价值及反映综合学术价值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本体驱动的档案文献遗产元数据设计与应用研究——以苏州丝绸档案为例
    牛力 黄赖华 贾君枝 刘雨欣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 (5): 15-31.   DOI: 10.13365/j.jirm.2023.05.015
    摘要664)      PDF(pc) (6378KB)(1607)    收藏
    档案文献遗产元数据是实现档案文献遗产组织、数字存储的关键,也是开发利用的保障。本研究引入本体理论与方法,考虑本体中包含的类的定义、类的层级结构以及类的属性等特点,设计具有语义特征、包含内容元素的聚合式元数据体系。以档案文献遗产为研究对象,以档案文献遗产的元数据设计为核心问题,提出本体驱动的档案文献遗产元数据设计总体框架和具体步骤,包括资源选取与采集、本体模型的构建、从本体到元数据、元数据方案应用四个方面,并以苏州丝绸档案为例,结合资源特征,构建本体模型,实现该对象的元数据方案设计与应用,以证实本体方法指导元数据构建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人智交互中的AI世代:缘起、特征与未来展望
    许浩 程卿玄 董晶 吴丹 田丽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5, 15 (1): 13-20.   DOI: 10.13365/j.jirm.2025.01.013
    摘要483)      PDF(pc) (2333KB)(1564)    收藏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迈向人智交互新时代,并重塑了与AI共生成长的新一代未成年人——AI世代。本文回顾了人机交互的起源与演进,剖析了人机交互向人智交互的转变过程,并聚焦在此背景下成长的AI世代。通过分析AI世代的交互模式与特征,本文揭示了其在全场景、全天候、全时空的人智交互情境中表现出的智能感知、社交争夺和数字嵌构特性。最后,本文从以人为本、多模交互、协同增智三个方面展望了AI世代的未来人智协同,为构建智能化、人性化的社会奠定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区域技术“关键-共性”特征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以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为例
    李悦 马亚雪 孙建军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4): 117-132.   DOI: 10.13365/j.jirm.2024.04.117
    摘要369)      PDF(pc) (5542KB)(1544)    收藏
    从关键性与共性度两个方面,探究区域技术特征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为政府部门定向引导产业创新、调整技术发展策略以及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为例,以国际专利分类号(IPC)前四位代码表征技术单元,构建面向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区域技术单元多层共现网络,提出技术关键性与技术共性度测度指标衡量区域技术“关键-共性”特征,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比较区域内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利用2010—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探究区域技术“关键-共性”特征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信息生态理论视角下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就绪度评估
    顾洁 刘玉博 王振 汤奇峰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2): 82-94,135.   DOI: 10.13365/j.jirm.2024.02.082
    摘要561)      PDF(pc) (2810KB)(1509)    收藏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是落实数字中国和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处于发展初期,数据资源储备丰富但市场发展存在高度的不均衡性,清楚认识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状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根据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初期性特征,提出数据要素市场就绪度概念,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三元构成”设计指标框架,以城市为分析单元科学测度国内298个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就绪度水平,进一步分析城市空间均衡性,评估区域竞争力与协调度发展水平。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总体状况、问题和区域特征,为后续制定数据要素市场政策、推动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人工智能场景下的“透明”概念研究:基于国际标准术语定义的内容分析
    安小米 徐明月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3): 42-55.   DOI: 10.13365/j.jirm.2024.03.042
    摘要503)      PDF(pc) (3492KB)(1470)    收藏
    为厘清人工智能场景下“透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构建人工智能领域对“透明”概念的共识,本文对ISO、IEC和ITU-T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标准文件中11个关于透明的定义进行了分析解构,识别出了定义中的核心概念、对象、特征及领域。结合人工智能的相关国际标准,识别出了人工智能场景下“透明”定义中的核心概念及其关系,构建了基于国际标准的人工智能场景下的“透明”概念体系,并从对象、利益相关者、特征三个维度提出了对人工智能信息治理的启示。本文从透明视角提出的对人工智能场景下信息治理和信息技术治理标准化协同的新思路,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标准化视角下的语义互操作性概念体系构建及应用 ——以智慧城市国际标准研制为例
    黄婕 安小米 邝苗苗 吴菁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3): 56-68,135.   DOI: 10.13365/j.jirm.2024.03.056
    摘要569)      PDF(pc) (3928KB)(1462)    收藏
    运用ISO 704:2022的概念构建原则和方法,以国际标准中的语义互操作性定义为研究对象,识别出语义互操作性的核心概念、特征及关系,构建基于标准化视角的语义互操作性概念体系,从而揭示语义互操作性的能力特征和功能要求。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智慧城市领域相关的国际标准进行标准文本的语义互操作性特征映射,发现智慧城市领域语义互操作性标准研制的缺口,可为智慧城市领域语义互操作性标准选用和研制提供方向指引,也验证了该概念体系的实用性。研究表明,该体系对于提升人工智能场景下数据、信息、知识的共享和交换效率,促进数据、信息、知识的关联、融合和可解释,以及多维度、多场景和多方面语义互操作标准化协同具有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消极情感对社交网络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一项混合研究
    甘春梅 肖晨 陈舒意 林晶晶 邱智燕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 13 (6): 125-132.   DOI: 10.13365/j.jirm.2023.06.125
    摘要647)      PDF(pc) (1357KB)(1427)    收藏
    以微信为研究对象,通过混合研究设计,阐释用户在使用社交网络过程中呈现出的消极情感及其对间歇性中辍行为所产生的联动效应与作用机理。首先,研究1针对15名微信用户进行访谈,并对访谈数据进行内容分析。质性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消极情感如倦怠、焦虑、嫉妒、沮丧、失望、抑郁、担忧和气愤,均会在社交网络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中出现,且这些情感发挥单独或交互作用。进一步,研究2利用300份有效问卷数据,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进行构型分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嫉妒型、倦怠型和嫉妒倦怠共存型这三种构型均导致社交网络用户的间歇性中辍行为,并发挥不同程度的组合效应。本研究丰富了消极情感与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相关研究,也证实了社交媒体使用过程中用户情感的复杂性,可为服务提供商留住用户以及用户理性使用社交网络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数据分类分级确权对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的影响
    马费成 熊思玥 孙玉姣 王文慧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1): 4-12.   DOI: 10.13365/j.jirm.2024.01.004
    摘要992)      PDF(pc) (1559KB)(1424)    收藏
    数据确权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基础,同时也是数据要素市场正常运行和不断发展的关键支撑。研究梳理了数据确权相关概念以及如何建立产权体系以实现数据确权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明晰了数据分类分级确权的具体方式,并基于价值链分析其对数据价值实现中各个环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数据采集环节数据分类分级确权制度能够激励数据供给,提高数据质量,同时激发市场活力;在数据组织环节,它细分了技术工作,保护隐私数据,并挖掘潜在价值;在数据流通环节,它能调节负外部性、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最后,在数据利用环节,它在数据合规监管和数据价值再开发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社交媒体中健康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先验知识的调节作用
    王孝盼 张淼 吴懿 张晓飞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1): 55-67.   DOI: 10.13365/j.jirm.2024.01.055
    摘要769)      PDF(pc) (4210KB)(1295)    收藏
    基于双路径模型,以社交媒体网站干预措施中的事实核查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来源评级和内容评级两种事实核查手段对用户感知信息可信度和后续信息参与行为的影响,并考虑个体先验知识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通过一个包含202个被试的线上情境实验发现,两种评级机制均正向影响感知可信度,且感知可信度正向影响用户阅读、点赞、发表支持性评论和转发信息的意愿,但对于发表反驳性评论的意愿影响不显著。先验知识对于内容评级的影响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而对来源评级的影响调节作用不显著。本研究结论丰富了社交媒体健康信息可信度的相关文献和理论,同时也为社交媒体信息干预机制的设计提供管理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大模型时代下全文计量分析的应用与思考 ——2023全文本文献计量分析学术沙龙综述
    周海晨 章成志 胡志刚 徐硕 毛进 陈亮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4, 14 (2): 162-168,封2.   DOI: 10.13365/j.jirm.2024.02.162
    摘要522)      PDF(pc) (797KB)(1285)    收藏
    2023年9月14日—16日,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科技创新评价研究中心(SERC)承办的“第六届科学计量与科技评价天府论坛”在成都举办。由章成志、胡志刚、徐硕等人共同发起的第四届“全文本文献计量分析”沙龙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吸引了八十余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深入交流。本文通过对沙龙嘉宾的发言与研讨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将沙龙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大语言模型与全文本计量分析、全文计量分析的应用场景等方面,以期介绍国内外全文本文献计量分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