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公告

  • 编者按:

    年度阅读书单推荐活动进展到了第6年,我们将目光集中到了“数字经济与数据智能”领域。本年度我们邀请了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数据智能与产业创新委员会的9位专家,推荐他们在近两年最喜欢或者感悟最深的图书。最终16本书入选本次书单,其中既有来自产业界的实践探索,也有科研界的理论总结,既有对信息、知识与智能的哲学思考,也有对人工智能时代生命新阶段的畅想。

    在数据洪流中,我们既是观察者,也是参与者。愿这份书单能成为我们探索数据世界的指南针,陪伴我们一起突破思维的桎梏,在数据管理研究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探索边界——2024年度信息资源与数据管理阅读书单


    阅读人:巴志超(南京大学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研究员)













        名: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大融合

        者:张建锋,肖利华,许诗军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22

    当前我国已经迈入以数字政府推动,以数字经济为支撑,以数字社会牵引的数字化时代。该书籍系统阐述数智化的观念、技术、方法及特征指引,全面剖析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的内涵与外延,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融合路径。通过引入全球领先的数智化转型案例,从大趋势、大命题、大融合角度展现数智化如何深刻改变社会治理结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社会生活方式。在数字政府部分,创新性地提出“政府即平台”的理念,强调政府应作为服务提供者与资源整合者,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在数字经济部分,着重分析数智化如何促进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优化,以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数字社会部分,则探讨数智化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社会福祉。该书不仅为我们提供理解数智化转型的全新视角和工具,更为推动数智融合、数智化转型提供宝贵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名:数实融合:前沿科技如何重塑产业

        者:杨国安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24

    数实融合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需要从战略高度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布局。本书关注前沿数智科技如何重塑产业生态,不仅聚焦于成熟的数智科技在既有产业格局和商业模式中的应用,更深刻探讨不确定性更大的前沿数智科技如何影响企业的战略布局,助力企业“用长期的确定性来倒推短期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穿越周期的力量。通过对未来能源、未来终端、未来出行、未来家居、未来农业等五个领域的案例分析展示数实融合如何成为推动产业升级、重塑商业模式。该书是对当前数字化转型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现象的一次深度剖析与前瞻探索,以其深刻的理论洞察、丰富的实践案例和前瞻的趋势展望,为读者提供一幅数实融合时代产业变革的宏伟画卷,为理解数实融合如何重塑产业生态提供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阅读人:曹高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教授)













        名:智人之上:从石器时代到AI时代的信息网络简史

        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著;林俊宏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24

    本书是尤瓦尔.赫拉利继《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和《今日简史》后出版的第四本畅销书,和前三本书一样,作者一直在构建和理解人类文明史。本书共11章,分为人类网络、非生物网络和计算机政治学三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人类信息网络的历史发展进程,探讨各个时代人们在建立信息网络时所面临的关键困境,并研究了当时解决这些困境不同的答案怎样塑造出截然不同的人类社会。第二部分探讨人类如今正在打造的新信息网络,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兴起的政治意义。第三部分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社会如何应对非生物信息网络的威胁与承诺。全书将信息网络作为人类文明演化的脉络,深刻剖析了技术进步如何重塑人类的社会结构和个体生活,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从人类发展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审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于人类核心价值等方面的影响。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史的著作,更是一本能拓展视野、激发思考的智慧之书。













        名:新质生产力

        者:黄奇帆等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4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黑龙江、浙江、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就何为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发表了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学术界围绕新质生产力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中国知网收录标题中包含新质生产力的论文有8000余篇,报刊文章5000余篇。黄奇帆等编著的《新质生产力》一书汇聚了学界有关新质生产力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同时汇聚了当前部分省域、行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的实践探索,全书围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实现路径、实践探索三个大的部分,共计28篇文章。本书对于深刻理解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学习掌握不同区域和行业如何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阅读人:陈果(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副教授)













        名:无声的战争认识情报世界(第3版)

        者:[美] 艾布拉姆·N.舒尔斯基,加里·J.斯密特著;罗明安,肖皓元译;高金虎审校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年:2011

    该书封面上所印 “情报研究经典之作,美国官员必修教材” 之语,绝非虚言。对于投身于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而言,此书堪称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上乘佳作。虽其论述核心聚焦于军事、外交范畴内的安全情报领域,然而书中诸多见解却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尤其是情报学分支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书中所阐述的观点,皆历经实战中 “血与火” 的严苛淬炼,饱含实践真知。特别是书中呈现的大量饶有趣味且具深度的案例,能够助力读者更为透彻地领悟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各种基础理论。这些案例很适合运用在课堂教学场景中,可将传统教材中略显枯燥晦涩的理论观点,借由该书案例的生动阐释,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促使他们深入探究知识的内核。不妨举例以证,当学生们对情报学课程及研究内容整日周旋于信息资料之间深感困惑,进而质疑文献分析方法陈腐老旧之际,援引书中所记载的德国《战斗情报》泄密一案,并佐以 “美国情报分析之父” 肯特的经典论断,“战略情报中,这些知识绝大部分来源于毫不浪漫且光明正大的观察和研究”,如此一来,便能有效驱散学生心头的疑云,使其建立起必要的信心。













        名:钱学森科技情报工作及其相关学术文选

        者:史秉能,袁有雄,卢胜军编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5

    《钱学森科技情报工作及其相关学术文选》是一部极具价值的著作。钱学森作为我国国防科技情报事业的奠基人和领导者之一,其有关科技情报的思想和实践对我国情报事业影响深远。该书全面收录了钱学森从上世纪50年代归国后到本世纪初有关科技情报的文章、报告、谈话等文稿,系统地展现了其情报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丰富内涵,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和理论基础。书中钱学森从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角度探索情报科学技术的本质与定位,将情报资料工作融入综合集成方法和大成智慧思想中,这种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和创新思维,拓宽了情报学研究的视野和方法,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此外,钱老对科技情报工作的诸多指示和要求,都是基于我国国防科技情报工作实践总结而来,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能够帮助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情报工作的本质与重点,提升实践能力。对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研究生和学者而言,阅读此书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我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钱学森的情报思想体系,还能从中汲取智慧,争取摆脱“学院派”的局限。因此,该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一读再读。


    阅读人:黄敏学(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授)












        名:数据要素五论:信息、权属、价值、安全、交易

        者:张平文,邱泽奇编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2

    随着我国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超过10%以上。理解作为生成要素的数据的相关内涵尤为重要,本书从信息、权属、价值、安全、交易等五个维度出发,汇聚不同学科背景的既有文献,整合现有观点,对数据要素的多维特性进行探讨,将丰富人们对数据要素的认知。












        名:大模型入门:技术原理与实战应用

        者:程絮森,杨波,王刊良,李浩然编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2024

    随着生成智能的快速迭代和发展,理解和运用实现生成智能的大模型成为拥抱人工智能的契机。本书从应用实践的角度来解析大模型的技术原理,重点介绍大模型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提示工程,探讨提示工程在电子商务、创意营销、内容创作、办公和编程等场景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赋能软件生态的发展等。本书可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如何有效运用大模型。


    阅读人:毛进(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副教授)













        名:理解和改变世界:从信息到知识与智能

        者:[法] 约瑟夫·希发基思著;唐杰,阮南捷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23

    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DIKW)及其关系是智能时代一项非常重要且本源性的哲学命题,同时也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基础性研究问题。作为自主系统领域的图灵奖得主,约瑟夫·希发基思教授以信息论视角撰写了《理解和改变世界:从信息到知识与智能》这样一本思想巨著。尽管作者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学者,但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技术性书籍。希发基思教授以其对哲学和科学内在关系的敏锐洞察,以及对人工智能和人工系统的深入研究造诣,直接而清晰地探讨了信息、知识和智能之间的复杂关系,阐释了一套关于知识、智能(含AI)、意识、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理论。这本书分别从目的论、本体论和认知论来看待信息和知识,探讨了物理学和信息学两个领域的科学知识,比较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知识与智能差异,进而探讨了自主系统的个体意识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塑造。这本书跳出了类型学和现象学的思维方式,从更加高阶的哲学层面来思考DIKW之间的关系,非常值得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深入阅读,毋庸置疑将带来许多新的思维启发。













        名:科技革命的本源:如何培育卓越研究与创新

        者:[美] 文卡特希·那拉亚那穆提,[美] 杰夫里·颐年·曹著;程志渊,计宏亮译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出版年:2024

    在我们的政策表达和日常生活交流中,“科技”常常被当作一个词使用,仿佛科学和技术本身就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然而,在漫长的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中,科学与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各自的发展轨迹。从古希腊时期开始,数学的发展经历了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笛卡尔、牛顿、帕斯卡、比尔、高斯等数学家开创和推动众多数学分支领域。而发明家,如爱迪生等,则更关心的是技术的功能及其在提高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中的应用。《科技革命的本源》对科学、技术及其关系进行了重新思考和定义,在广为人知但可能错误的三个观念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新的洞见:一是科学研究与技术研究是相互促进的,在发明和发现的循环过程中互相推进;二是“技术 - 科学”知识被组织成松散的模块化层级网络,其中发现新问题和发现新答案都是创新的形式;三是知识进化存在着间断平衡,即不断地产生知识意外和巩固知识。这本书继承了《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范式、反常、革命等理念,进一步以大量事实和案例阐释了科学与技术、问题与答案、对传统智慧的延伸与颠覆、研究与开发之间的共生关系。同时,面向未来高效研究与创新,认为建设和培育卓越研究体系,需要理清科技人才、科技文化和科技治理之间的关系,使目标、结构、资源、领导力与研究工作协调一致。这本书不仅适合科技哲学、科技管理、科技情报的专家学者阅读,制定科技政策和管理科技部门的决策者也会从这本书中受益匪浅。


    阅读人:裴雷(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教授)













        名:公共信息服务社会共治理论与实践研究

        者:周毅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3

    《公共信息服务社会共治理论与实践研究》是苏州大学周毅教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入选图书。

    在学理阐释中,本书不仅对公共信息服务社会共治理论的理念与目标、模式构建中的要素变量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等进行系统理论阐述和建模分析,提出了我国公共信息服务社会共治的框架思路及其风险预防与绩效评估等一系列理论命题,并验证或修正了公共信息服务社会共治模式构建及其法治化的一系列理论判断。

    而在拓展性思考中,作者对数据驱动环境下的信息服务转型逻辑和行动向度提出了系统的思考:一是信息服务向数据服务延伸的逻辑向度,将信息服务理论拓展到数据开放和数据服务理论,探讨了数据管理部门、数据服务商参与公共数据服务之间的体制与机制问题;二是对数据治理法治化路径的议题设置,对数据权属、数据公益性、数据质量、数据隐私和安全等核心命题的关切,具有行业前瞻性。

    全书议题选取和编排精练而顺畅,一气呵成。正如周毅教授在后记中所言:“通过基础性、合规性数据归集汇聚和分类分级、数据共享与开放利用等环节,可以完成公共数据价值链的构建与转换,从而为公共数据的价值发现、价值增值和价值实现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构建、转换与连接,是数据治理的发展路径,更是数据治理的一种理论路径,是为推荐。












        名:网络信息环境治理与安全的法律保障

        者:赵雪芹,赵杨,杨艳妮,邓胜利,仇蓉蓉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2

    技术是双刃剑: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信息环境的多维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信息泄露、虚假信息传播、网络侵权等问题。信息治理,不仅需要解决技术上的安全可信,而且需要考虑信息的健康有序。赵雪芹教授等人的《网络信息环境治理与安全的法律保障》一书,是胡昌平教授主编的《网络信息服务与安全保障研究丛书》中的一本,对网络信息环境的治理框架和法律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全书围绕“治理”和“安全”两个核心概念展开,将技术环境的动态特征与社会治理的稳定需求相结合,勾勒出了多主体协同、多模块联动、多层次优化的网络信息环境治理机制。全书的讨论以此为主线层层递进,而这种高度连贯的行文逻辑也使全书具备很好的可读性。此书首先从网络信息环境治理的变革和发展切入,探究新兴技术对网络信息环境安全治理的影响,深入剖析了网络信息环境治理的要素结构、机构组织和社会机制;其次聚焦现实,对虚假信息治理、数据资源治理、信息服务质量管控等具体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对现有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进行了充分调研,并结合网络环境治理与权益保障对信息安全法律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回应了信息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求。

    全书以信息资源管理的学科视角,俯瞰网络信息环境面临的各种挑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与时代印痕;在方法上,关于治理机制仿真、政策法规量化、网络信息生态的结构化解析,令人印象深刻。


    阅读人:王曰芬(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教授)













        名:数循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布局

        者:车品觉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21

    《数循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布局》由阿里巴巴前副总裁、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专家合伙人车品觉撰写。该书作者基于多年的实践总结认为“数循环”是数据与业务之间循序渐进的关系,是企业活动中行动-数据-决策-行动之间周而复始过程的揭示。针对企业尽管拥有很多数据却仍无法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困境,提出经由数字化转型中数据战略、数据治理、数据中台3个阶段构建“数循环”框架重塑商业逻辑的核心观点。进而,作者结合案例详细阐述了“数循环”实现的思路,提出打通“内外视角”构建全局化的数据战略和利用“四大抓手”做到“上下一体”让数据战略真正落地、在数据生命周期中布局6大模块打造路线图和掌握6大通关要素避免过度治理的数据治理“6*6矩阵”、基于连接和共享能力并结合“立”“破”两方面业务需求建立数据中台的优质产品使数循环创造价值等对策见解。

    该书在表达作者独到的思考与主张中,不仅有宏观层面纵观全局的体系化分析视角,而且有微观层面参透细节的具体化枚举论证。因此,可使读者深入浅出地认清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问题根源,提纲挈领地把握“数循环”的框架精髓,理实一体地领会数据价值实现的关键所在。













        名:数据要素x:开启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新阶段

        者:李立中,王喜文著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2024

    《数据要素x:开启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新阶段》是由立旃科技集团董事长李立中和北京华夏工联网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喜文共同撰写的力作,于2024年7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

    伴随数据要素被视为第四大生产要素,与劳动、资本和土地一样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发展,为研究相关问题,该书按照“大势所趋-数据作为要素时代的到来、技术进步-数据作为要素成为可能、产业升级-数据要素提高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数据要素将赋能共同富裕”进行谋篇布局,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发展带来的新模式、新动能和新经济谈起,通过分析人工智能提升数据供给水平、区块链优化数据流通环境和云计算加强数据安全保障的机理,聚焦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探讨了数据要素在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领域的主要应用,并从数字协同、数字乡村、数字社会三个方面展望了数据要素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作者简明扼要地归总数据要素的起源与发展,严谨明确地界定数据要素的功能与作用,言简意赅地解析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在不同领域应用的范围与体现。因此,该书逻辑清晰、内容系统且通俗易懂,值得一读。


    阅读人:吴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教授)













        名:智人之上:从石器时代到AI时代的信息网络简史

        者:[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著;林俊宏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24

    该书以宏大的视野和细腻的叙述,揭示了人类社会演化的核心驱动力,而社会网络理论正是解读其思想的关键。赫拉利在书中探讨了人类如何通过协作、沟通和信任构建复杂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网络中的节点与关系紧密呼应。他深刻分析了技术、文化和生物学如何交织,塑造了一个超越个体生物属性的“网络化智人”。无论是研究信息资源管理的学者,还是关注未来社会走向的读者,这本书都能提供前所未有的洞察与启发。通过社会网络视角来解读赫拉利的论述,你将更清晰地理解人类如何凭借关系的力量,超越进化的束缚,走向一个更加互联的未来。














        名:为什么——关于因果关系的新科学

        者:[美]朱迪亚·珀尔,[美]达纳·麦肯齐著;江生,于华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22

    该书系统地梳理了因果推断的三大层次——观察、干预和反事实,揭示了从“相关性”到“因果性”这一范式转变的深远意义,并通过因果图模型等工具,为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书中的核心内容不仅适用于统计学和人工智能领域,也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带来了重要的启发。如今,面对大数据的海量关联性信息,我们常常需要回答“为什么”而非“是什么”的问题,例如某种信息资源配置为什么有效?某种信息传播模式为何成功?这些问题的本质是因果关系的探寻。通过引入因果推断理论,该书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例如,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因果图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揭示知识流动的深层机制;在优化信息服务时,干预分析能够评估不同管理策略的实际效果;在预测信息资源的未来趋势时,反事实分析则提供了重要的假设验证工具。因此,该书不仅是因果推断理论的佳作,更是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学者在数据驱动决策与创新研究中不可多得的指南,其所提供的关于探索复杂系统因果规律的理论基础与方法工具,能够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注入新的活力。


    阅读人:张卫东(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教授)













        名:《生命3.0: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

        者:[美]迈克斯·泰格马克著;汪婕舒译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18

    由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终身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所撰写的《生命3.0: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一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具有颠覆性的智能时代,深刻地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文明乃至整个宇宙未来的影响。这不仅是一本思想深邃、视野广阔的作品,更是你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利器。它对于未来生命的终极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想象:生命已经走过了1.0的生物阶段和2.0的文化阶段,接下来生命将进入能够自我设计的3.0科技阶段。本书中提出了很多对于未来时代中会广泛议论并引人深思的问题,例如究竟是宇宙赋予我们意识还是我们赋予宇宙意识?肉体凡胎的生成,体内生化物质的数量和性质,这具天然的信息载体,是不是因有了宇宙才能孕育、成长?没有载体的信息是空中楼阁,将身体虚无化处理是否能给出我们想要的答案?这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不仅为科技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洞见,也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家乃至普通读者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框架,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此书不仅是对我们人类终极命运的深邃反思,更是我们现在每一个生活在智慧时代的人的必读之作。

    (本刊微信公众号也有书单推送,链接请点击https://mp.weixin.qq.com/s/neSiBVDU5l-nHL0OXTKMFQ

  • 发布日期:2025-02-28 浏览: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