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中心介绍  |  机构设置  |  期刊介绍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期刊中心简介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期刊中心依托本领域全国实力最强的教学科研机构“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办学优势,依托教育部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的研究实力,面向国内外发行了《图书情报知识》、《出版科学》、《信息资源管理学报》三种学术期刊,旨在追踪学术发展前沿,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浏览更多
  友情链接
 
 

传承文化 泽惠世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编纂工作开启!

        2014年9月20-21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第一次学科编委会会议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办,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协办。来自全国25所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高校、图书馆、情报所等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是体现我国当代科学文化水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升国家整体文明形态、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构筑核心价值观的重大基础文化工程。1978年,国务院决定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并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历时15年,于1993年出齐,共74卷;第二版历时14年,共32卷,于2009年出齐。2011年,国务院批准同意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通过建立数字化编纂平台,编纂发布和出版网络版、纸质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已列入《“十二五”国家出版规划》和《2013-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共收条目1200个,插图578幅,计179万余字;第二版在编排上遵循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全书的条目标题全部按其汉语拼音顺序统编排列;第三版再次采用学科分类分卷出版的方式,图书馆学、情报学分别独立成卷,其编纂过程也是对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思考与梳理的过程,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第一次学科编委会第一阶段进行的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联合会议。会议由《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内容中心主任蒋丽君主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龚莉首先介绍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及第三版总体设计,重点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的总体特点:学科全面、释文准确、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知识海量、实时更新、多维呈现、互动协同。龚社长指出,为保证《中国大百科全书》这一国家重大基础文化工程的顺利开展,并切实保证编纂质量,第三版坚持“让最合适的作者撰写其最擅长的条目”的原则,集中全国各领域的一流专家、学者参与编纂工作。第三版的编辑出版,将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全面创新。将专家编纂的权威性和大众参与的开放性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云计算和大规模跨平台编纂方式以及云知识服务模式,极大地扩展知识容量和规模,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形式的有机结合,增强读者互动,将其打造成一个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国家大型公共知识服务平台。同时,《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将继续出版纸质版,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多种需求。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图书馆学编委会副主任彭斐章教授在发言中回顾了20多年前编纂第一版时的相关情况,对《中国大百科全书》这一文化事业给给予了高度评价,勉励后辈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尽最大努力做好这一工作。之后,情报学召集人马费成教授,图书馆学召集人陈传夫教授分别发言。两位教授在发言中都表示,《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体现了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担当,感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能将这一光荣任务委托给他们及武汉大学,感谢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参加这项工作,并表示一定会以高度的责任感为保障,将这项工作按时、高质量地完成。
        最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孙关龙编审做了“树立百科意识,编制好学科框架条目表”的主题发言。孙关龙总结了百科全书的5大特点:全(全面)、准(准确)、特(特色)、严(严格)、实(实在),介绍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编制框架条目表的10项基本原则要求:全面性、系统性、层次性、时代性、特色性、主题词、简明性、通用性、单义性、检索性,并针对图书馆学、情报学两个学科如何形成反映最新学术进展、全面、系统的框架条目表提出了具体建议。
        会议第二阶段为情报学和图书馆学的分组讨论。两个小组讨论分别由马费成教授和陈传夫教授主持。两个小组就各自学科的相关问题如学科结构、范围、内容和边界,具体的分支设置等进行了讨论,最终以多数表决通过的形式确定了分支设置并确定了各分支主编。图书馆学设置了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图书馆史、目录学、文献学与文献保护、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管理、图书馆事业、数字图书馆、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学著述、人物与组织等14个分支。情报学设置了情报学理论、信息源、信息交流、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服务、情报研究、竞争情报、情报技术、信息管理(含信息系统)、知识管理、情报事业管理、情报机构与人物等13个分支。
        在分组讨论中,与会专家学者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编纂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如在条目设计中,百科全书强调的是成熟、稳定、权威的知识体系,条目设计应充分考虑百科全书是供一般读者阅读的,要符合一般读者的阅读心理与兴趣;同时,对专业读者也具有重要阅读参考价值。因此,必须强调条目的成熟性、稳定性、权威性、知识性。条目设计中需要将传统与现代进行有机结合,如图书馆学卷需要重视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图书馆史、目录学等反映图书馆学根基的内容,同时要考虑图书馆学的新变化,将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图书馆学密切结合起来。
        图书馆学、情报学在处理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重复词条时,一方面要比较慎重,不能无限扩大学科的范围;另一方面,需要收录与相关学科交叉的词条时,要写出我们学科对一些交叉学科概念的理解,进而体现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学科特色,以能够对其他学科产生影响。
        在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交叉领域,为保证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确保重要知识不遗漏,可以允许有条目交叉存在。如果两个学科若干分支的条目内容完全一致,可以考虑由相应的分支负责人在编纂过程中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协调采取最佳的处理方式。
        图书馆学、情报学卷要充分体现大百科全书网络版的新特点,在条目撰写过程中注重形式的多样性,综合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链接多种资源,丰富条目显示的内容。
与会专家也提出,为了确保大百科全书编纂的准确、高效,需要制定明确、详细的写作标准、格式及体例规范,收录词条的颗粒度需要统一,建议建立一个即时的交流平台,方便编委们随时沟通,反映共性问题。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图书馆学、情报学第一次学科编委会还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内容。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学科工作会议中的第一次会议,也被与会专家称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界的一件大事”,极大地推动了编纂工作的全面开展。
                                                  (吴钢   赵一鸣   王瑜)

 
版权所有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期刊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